“宁学桃园三结义,不学瓦岗一炉香”这句话颇有深意,不仅富含哲理,而且确有历史依据。所谓“瓦岗一炉香”,若与“贾家楼四十六友”对比,确实符合史实。虽然贾家楼的四十六位朋友中,大多数有历史原型或实际存在,但他们之间的年龄、地位差异使得他们难以像桃园三英那样真正义结金兰。相比之下,瓦岗军中的诸位将领,许多都出身草莽,彼此间的关系更有可能在翟让的主持下形成兄弟情谊。
在瓦岗的群雄之中,单雄信和徐世勣(字懋功,李渊曾赐其国姓,也称李世勣、李勣)与翟让是老朋友,老部下,这一点在《旧唐书》和《新唐书》都有明确记载。翟让的角色,仿佛是梁山的托塔天王晁盖,而李密则像是及时雨宋江。在李密与翟让的火并中,单雄信和徐世勣差点被李密杀害。徐世勣差点脖子受重伤,若非王伯当为其求情,李密或许真的不会放过他。
展开剩余76%然而,瓦岗那一炉香在火并的瞬间已经熄灭。当秦琼、程咬金、罗士信等人带着裴仁基的支持加入时,瓦岗军的领导者已经变成了日后西魏的王李密。而我们翻阅《两唐书》会发现,秦琼、程咬金、罗士信和裴行俨等人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。相对的,单雄信、徐世勣则始终站在另一边,他们是一个小团体,而王君廓与刘黑闼则显得有些边缘,像是外围的角色。
在李密掌控了瓦岗之后,军中将领们已经如同朝廷一般,有了自己独立的权力体系。他们曾因争权而进行过激烈的内斗,徐世勣曾擒拿刘黑闼,并献给了窦建德,而刘黑闼则将罗士信擒杀。李世民带领秦琼、程咬金等人,围攻了洛阳,将王世充和单雄信逼降。
熟悉隋唐历史的读者肯定知道,秦琼在隋朝并不缺钱财。他曾担任正六品的建节尉,是隋朝九大夫八尉中最为显赫的“尉”,年俸高达一千二百石,相当于每年六万多公斤粮食。而且,他的功绩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赏赐。程咬金虽然未曾贩私盐或耙子,但他曾是东阿县的县令,并协助秦琼指挥正规军打击盗贼。
与秦琼、程咬金相比,罗士信在隋朝的名声甚至更加响亮。在当时的齐郡,他曾以“长白山贼王簿”名震一方,杀敌之时,剖鼻以示杀敌之数。隋炀帝甚至亲自慰问罗士信的战功,指派画工画下他的英勇事迹。无论是秦琼、程咬金还是罗士信,他们三人都是隋朝的忠臣。而与他们相对的,单雄信、徐世勣则属于隋朝的“贼盗”,两者的背景差异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深厚的朋友。
尽管这些将领们曾同在瓦岗军中并肩作战,但各自的出身与立场注定了他们之间的裂痕。秦琼、程咬金和罗士信虽然加入瓦岗,但他们的心与徐世勣、单雄信相距甚远,因为后者的老长官张须陀曾为了救部下四次冲进敌阵,最终战死,而李密、徐世勣和单雄信等正是围攻他们的敌人。
瓦岗军的将领们并非铁板一块,事实上,他们中许多人甚至在瓦岗军解散后各自分裂,形成了不同的阵营。李渊的大唐、王世充的大郑、窦建德的大夏各自吸纳了原瓦岗将领。像王君廓、刘黑闼、魏征等人,虽然曾在瓦岗军中有过一段时间的奋斗,但他们并不受到李密的重视,甚至在《旧唐书》中提到,他们并未能完全融入李密的阵营。
刘黑闼、王君廓和魏征等人后来的命运各自不同,他们在瓦岗时期并未形成稳固的联盟,而在与李渊的接触后也没能真正融入新的体系,反而被历史所遗弃。刘黑闼曾被窦建德捕获,虽最后被赦免,但他的命运充满波折。王君廓和刘黑闼虽然曾有交情,但这交情并非真心,而是通过战争形成的敌对关系。
历史的铁律往往令人感慨,尤其是当我们回顾秦琼和单雄信的命运时,不禁会问:谁才是对不起谁呢?尽管徐世勣流泪恳求要为单雄信交换官职,李渊和李世民却并未因此动容。这看似冷酷无情,实则有其历史背景。秦琼与程咬金是唐朝的功臣,他们的地位早已不同于当初。而当秦琼投唐后,他的家族并未得到单雄信的庇护,这也是为何秦琼的儿子年纪较小的原因之一。
单雄信与程咬金、秦琼等人的恩怨情仇,最终因历史的波澜而失去意义。他们曾在瓦岗军中同甘共苦,甚至一同庆功饮酒,但最终却反目成仇,成为敌人。这一切证明了“瓦岗一炉香”的警示——历史的英雄,往往更容易背离最初的誓言,分道扬镳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